如果您正在尋找相關產品或有其他任何問題,可隨時撥打公司服務熱線,或點擊下方按鈕與我們在線交流!
“年前我們在這里除草,150塊錢一天,現在老板又叫我們來清洗光伏組件,一天能掙240元。”近日,在隴陽新能源晴隆紫馬80兆瓦農業光伏電站,李昌學等人拿著工具,在電站站長余厚山的指導下清洗單晶硅電池板。
李昌學是光伏電站提供就業崗位實現家門口務工最早的人之一,該光伏電站開工建設時,他便到家門口的工地上干活。由于勤勞肯干,深得管理人員認可,電站竣工并網發電后,他成為電站固定的用工對象。
家住晴隆縣光照鎮野麥沖三組的村民郭艷,也是光伏電站的受益者之一。每天一大早,郭艷就和小姑子龔紅艷一起趕到位于光照鎮涼水社區的晴隆縣陽光安谷100兆瓦農業光伏電站,開始一天的工作。她們倆主要負責協助吊車師傅裝卸工程物資,工作強度不大,做起來得心應手。
“我們在這里干活挺好的,上個月我領到5000多元的工資。”郭艷說。
近年來,晴隆縣圍繞“山字經”,優化能源產業結構,先后引入5家光伏企業,現已建成光伏發電站3個,總裝機容量280兆瓦。今年內將再建光伏電站2個,新增裝機容量140兆瓦。光伏企業進駐后,為晴隆縣提供了近千個就業崗位,讓當地群眾在家門口務工,多了門路增收。
“光伏企業進入我們社區后,用工需求很大,社區就組織群眾到企業務工,多一份收入。”光照鎮涼水社區干部周立群說,陽光安谷100兆瓦農業光伏電站總投資3.86億元,由合肥陽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貴州黔西南金元新能源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建設,于2020年10月20日開工建設,為300名群眾提供了工作崗位。
近年來,晴隆縣委、縣政府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引入光伏產業作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舉措,充分發揮該縣資源優勢和光伏企業在資金、技術、管理、用工等方面優勢,不斷開拓新的合作領域,實現雙方優勢互補。
光伏電站建成后,能夠實行“多能互補”,力促荒山變成金山,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日益顯著,有效促進晴隆縣綠色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
“我們的項目并網發電以后,一年能節省標煤約3.69萬噸,減少粉塵排放1411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353噸左右,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98萬噸左右,對減排起到了積極作用。”黔西南金元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波說。(李允鳳)
[責任編輯: 王雪松]